
【个人简介】
王立蓉:芜湖市骨干教师、芜湖市优秀教师,弋江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从教三十载,始终扎根小学数学教育一线,其中担任班主任长达二十余年。以严谨务实与开拓创新兼具的育人风格,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模式,所带班级多次获评芜湖市先进班集体,并荣获全国 “动感中队”称号。参与和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次获奖。
【演讲正文】
表格里的育人密码
——一位教务工作者的实践与思索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 ,聊一聊我在学校教务工作中的那些事情,一说到教务,大家脑海里就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表格,这些看似冰冷的表格,实则蕴含着无尽的育人智慧与温情。而今天我要谈的就是藏在表格里的育人小故事。

回想四年前那个夏天,我带着二十余年深耕讲台的自信,却怀着对行政工作的忐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 —— 从班主任转岗至教导处。记得当时宋校长作为校领导和我谈话 ,她说做行政和带班级一样,都是为了学生,本质都是用爱与智慧守护他们的成长。听了宋校长这番鼓励,我决定放手试一试。
一、日常教学课表 探寻秩序之美
2021年暑假,我迎来了转岗后的首次挑战——编排全校 50 多个班级、近 200 位教师的课表。在座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学校的惯例,是在教师会上公布教学工作安排后才开始排课,留给排课的时间仅有短短三四天。而且,期间随时可能因工作微调,导致课表再次变动。为了在开学前顺利把课表发给各班和老师们,暑假我就开始做准备。我提前在网上学习了排课软件的操作视频,研读排课规则,对着屏幕反复推演。很多时候排课软件的智能算法难以满足特定的要求,这时多年数学教学培养的思维优势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将每节课比作华容道的棋子,在方寸间寻找最优解法,让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程都能在最合适的时间落地。当看到第一版课表如期在开学前公布时,那种破解数学难题般的喜悦,让我真正体会到行政工作的育人温度。
开学第一周,不少老师提出希望将课集中在上午前两节的诉求,我没有简单拒绝,而是用数学思维搭建沟通桥梁:“每个班级每周的前两节课除去固定的晨会,只有 9 节,而每位教师的周课时普遍超过这个数字,分量之和大于总量,实在难以平衡。” 形象的比喻,让老师们会心一笑,也理解了排课的难处。这次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工作中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上,更体现在换位思考,以同理心赢得他人的理解。
二、课后服务课表 点燃成长星火
新学年开学季,教导处的电脑像高速运转的机器,里面有教师工作安排表、几版教学课表、教学功能室安排表、教师互听互研安排表、智慧课堂安排表、学生阅览室安排表、作业辅导安排表,还有课后服务活动课表等,共计十多种教学表格。这些表格如同精密的齿轮,共同保障教学系统稳定运行。而这当中最为特殊的课表当属课后服务活动课的课表。它承载着为学生打造多元成长平台的重任,既要挖掘校内教师的专业潜能,又要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2023年秋天开学第一周,翻新后的校园焕然一新,四问亭旁新开辟的种植区绿意盎然,泥土的芬芳和幼苗的生机,让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绝佳场所吗?当晚,科学组徐老师来电商议课程调整,我抓住机会热情畅议:“徐老师,您作为科学学科的教学骨干,凭借专业知识,结合这片新打造的半亩园,开设一门从播种到收获的劳动课,再合适不过!要不要尝试一下?”电话那头的徐老师马上回应:“可以,我愿意来试试 !”
于是,附小首门沉浸式劳动课程“科学农场”应运而生。每周二下午,徐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走进种植区,他们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土壤结构,认真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亲手播种、浇水、施肥,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体验。当孩子们捧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回家时,家长群里沸腾了:“孩子第一次知道豆角是长在藤上的,萝卜是长在土里的。”“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意义!”我深刻体会到:最好的教育,是让知识扎根生活。这张特殊的课程表已经化作了播种机,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劳动的火种,如今,这门课程已发展成学校科学教研组的“教学名片 ”,衍生出一系列种植课程,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亮点。
同年,我还积极和潘老师沟通,创新性地推出了“成长训练营”心理课程,通过沙盘游戏、团队协作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心灵成长的桥梁。看着孩子们在课程中逐渐敞开心扉,绽放自信的笑容,我愈发坚信:教育的温度,就藏在这张精心设计的课程表里,它承载着教师的专业风采,又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三、悦考活动表 守护童年本真
落实“双减”政策,是一场对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深刻变革,需要在“减”与“增”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每学期我校一、二年级的无纸笔悦考游园活动,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将知识融入趣味游戏闯关中,既能有效减轻考试焦虑,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然而,组织全校近 20 个班、近千名学生在一天内完成悦考,绝非易事。从活动策划、命题设计,到场地布置、人员调配,再到游戏环节的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活动的成败。尤其是时间的统筹安排,涉及每个科目的测试时长、总时长,以及场地和人员数量与测试时间的合理搭配。针对这些细节和关键点,我结合数学课本中的统筹问题,运用优化思想设计出一张带时间节点的游园图表,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游园路线,确保让每个测试场地高效利用 ,学生流动顺畅,避免出现拥堵。
活动当天,校园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手持闯关卡,兴高采烈地穿梭在各个游戏场地。看着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我深刻地体会到,当我们把测试变成游戏,把考场变成乐园时,这张带时间节点的游园路线图,不仅是精密的统筹表,更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航图。
赵校长常说,教导处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形无相,不彰不显,但又如春风化雨,不可或缺。当我们将课表变成规范的教学秩序,将课后服务打造成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将学生评价转化为快乐的闯关游戏,行政工作便被赋予了超越事务本身的教育价值。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规范中寻求创新,在服务中实现引领,在平凡中创造非凡。”让我们继续携手,用表格书写更多动人的育人故事,用教育初心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听众有感】(一)
中校区 齐玲玲
今天听了分享特别有感触!原以为教务就是埋头做表,没想到每张表格里都藏着育人的巧心思。排课像解数学题,用“华容道”思维给全校老师找最佳时间;看到校园菜地就盘活成劳动课,让孩子亲手种出知识;连考试都能变成闯关游戏,孩子们玩着就把知识学了。作为语文老师,我特别受启发:教育真不是死教书,得像他们那样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办法。以后我也想在课文里挖生活场景,带学生用树叶拼古诗、给童话角色写日记,让语文课堂也像那些表格一样,既有秩序又有生长的温度。
【听众有感】(二)
中校区 谢思涵
听了王老师的育人故事,我感悟颇深。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课表编排不仅是时间的分配,更是教育规律的体现。王老师既考虑学科搭配、学生学习周期,又关注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让冰冷的课表有了教育的温度。课外活动充满创意,半亩园劳动种植课程,兴趣社团等,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做中学。王老师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丰富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让教师在协作的氛围中发挥所长,互相配合。总而言之,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既要严谨细致,又要开放包容。王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教育生态的营造者。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也将学习这种平衡与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科学、更有温度。
初审:何毅娟 复审:宋玲 终审:张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