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本部新闻
当前位置> 本部新闻 > 正文
安师大附小开展首个“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
作者:安师大附小  编辑:陈亚华   发布时间:2025-10-01  点击次数:

为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九月圆满开展了首个“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覆盖中校区与文昌西路校区全体师生,通过观科普影片、主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科学表演秀、主题班队会、场馆参观、实验操作活动等多元形式,让科学知识在科普月里“活”起来,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盛宴。

分龄观影:分层解锁科学认知新维度

两校区率先开展“分龄定制”观影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组织观看科普影片《地磁倒转》,以生动画面解读地球磁场的奥秘,解答“指南针为何总是指向南方”等日常疑问;低年级学生则聚焦《探秘寒武纪》,跟随镜头穿越数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时期,了解远古生物演化的神奇历程。光影间,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科学魅力,纷纷记录下自己的“观影疑问”,为后续探索埋下好奇种子。

专家讲座:深度解读植物世界神奇之处

与此同时,两校区年级师生代表近400名,还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神奇的中草药》主题讲座。活动特邀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汪荣斌教授主讲,汪教授以“身边的中草药”为切入点,通过实物展示、功效讲解、趣味问答等形式,带同学们认识合欢、鱼腥草、金银花等常见药材,解读“药食同源”的传统智慧,既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知识,也让学生学会从科学视角看待身边的植物。

科学秀场:直观呈现科学现象真面貌

在周一的科普活动月主题国旗下讲话环节中,安师大附小融入“科学元素”——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爱好者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校园,带来“空气炮”“大象牙膏”趣味科学秀。随着“嘭”的一声,空气炮将远处的纸杯塔瞬间“击倒”,引得低年级学生阵阵惊呼;当蓝色泡沫如同“牙膏”般从容器中喷涌而出时,高年级学生则好奇地发问“化学反应”的原理。大学生志愿者边演示边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科学奥秘,让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科学饮水:身边的饮水安全我知道

学校利用班队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校园直饮机净水科学》主题班队活动课。课上,两校区同学们分别通过图文、动画和《有趣的净水实验》模拟实验视频,了解到了校园里的饮水机净水工作原理、学校滤芯定期维护、以及科学饮水等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

场馆研学:真实科学场景可触可感

学校中校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科技馆真实情境资源,由科学教师统筹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校内科学场馆研学。馆内的光学实验装置、电学互动模型、生物标本等展品,成为同学们探索科学的“活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操作实验仪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在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操作:推动手脑并用点燃科学

作为科普活动月的“重头戏”,安师大附小本部两校区精心策划了科学实验操作优秀推选活动,为不同年级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自制水浮式指南针”“探究物质酸碱性”“设计微型净水器”等实验主题让同学们纷纷化身“小小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思考、验证。比赛不仅考验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另外,学校结合上学期相应年级《科学》教材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学科节”系列活动,在科普活动月里对参与活动,并评为表现优秀的两校区374名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系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专班首次尝试以“分层次点面结合,全覆盖注重实践”为设计思路,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的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实施的“沃土计划”,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走出课堂、融入日常,助力学生在探索中感知科学之美,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未来,学校将持续丰富科普教育形式,搭建更多科学实践平台,帮助学生亲近科学、热爱科学,成长为兼具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初审:尹娟娟、徐大志  复审:茆家祥、汪建设  终审:徐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