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附小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载体,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工作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工作抓手。根据芜湖市教委关于"芜湖市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意见",从今年秋季开始,我校在市教委的统一领导下,将承担起课程改革实验任务。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教委关于这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意见,我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 指导思想:本次课改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及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进行实验。
2、 工作目标:通过实验,探索总结课程改革的规律、途径、方法和措施,为国家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实践依据;验证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并为其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为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发展机制奠定基础;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更加深入地开展。
3、 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改实验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予以实施;课改实验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教学课程的设置、实验教材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选任、教学时数的确定等均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乃至于对实验经验的描述均要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2)实效性原则。课改是事关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因此课改实验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务求实效。通过课改,一方面要为新课程在芜湖市、安徽省乃至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课改来锻炼附小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 课改实验的步骤与措施
2001年秋季,我校一年级四个班的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均采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人教社出版的实验教材进行实验。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拟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一)学习培训阶段;(二)宣传动员阶段;(三)组织实施阶段;(四)总结评价阶段。
(一) 学习培训阶段(时间大约2001年7月20日--2001年9月初)。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派专门人员赴山东高密市和福建厦门市参加国家级培训;组织担任课改实验任务的一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参加芜湖市教委组织的市级培训。
(二) 宣传动员阶段(时间大约2001年9月初--2001年9月底)。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向学校教师特别是拟担任实验任务的教师宣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实验区实验的工作步骤、方法以及我校作为实验学校承担主要任务。
(三) 组织实施阶段(时间至2001年9月初--2004年秋)。这一阶段是整个课程改革过程的进一步展开。学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有:
1、 成立学校课改领导组。课改领导组由学校主要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校长郁培林担任课改领导组组长,副校长汪叔康担任副组长,教导主任孙梅和语文学科教师姚金中、数学学科教师葛莲等为组员。课改领导组将全面领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
2、 确定实验年级和实验研究班。今年秋季我校一年级四个班同时进行课程改革实验,101班为我校的实验研究班。该班语文学科教师由班主任老师姚金中担任,数学学科教师由刘庆老师担任。两人都是专科学历,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有能力担任课改实验任务。
3、 制定和落实实验控制条件。为了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教材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我们将对实验班(年级)的有关条件实行"五控"。一控教师,即选任的教师要基本胜任实验工作并保持实验教师的相对稳定;二控学生,即确定我们各实验班生源构成及质量大致等同;三控教学、教辅用书,实验班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练习册等;四控课时,即不在规定的课时之外增加课时数搞强化训练,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五控评价手段,即每学期只组织一次期末考试,试题的要求要以实验教材为依据,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期末考试,检查教学效果,为实验教材的评价工作积累资料。
4、 建立相关的课改实验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实验工作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分析评价实验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次课改实验,我们将和历次课改一样,对所选用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它方面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均要进行及时地登记或记载,并予以重点保存,同时要重视搜集和整理研究班的课改实验的有关数据资料,并建立相关的工作资料档案。
5、 组织实验教师交流探讨。学校成立课改中心备课组,组长由一年级语文教师王玉莲担任,中心组要利用中心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或组内成员利用学校学科组内教研、市大组教研的机会进行交流探讨。(1)一年级语、数各学科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就一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实验教材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2)每月召开一次一年级实验组实验工作会议,有针对性研究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后面的教学工作作出安排,以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学期末,实验班语、数教师要撰写实验工作总结,并对各学科实验班教师的实验工作情况及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撰写学校课改阶段性工作总结。
6、 积极推出课改实验公开课。每学期在实验班语、数两学科立足于校内推出1-2节研究公开课,公开课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要时将邀请市部分学科带头人或教育专家进行评点指教,使实验教师通过自己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7、 申请课题立项并认真开展研究。将课改实验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使实验工作课题化,是这次人教社教材实验的一个特点。研究课题的确定以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疑难问题、核心问题为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探究,利用日常教研活动带领骨干教师联合攻关,充分调动实验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寻求师大教育系、芜湖市教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力争在课题研究上取得好成绩,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直接的支持。
(四) 总结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评价课改实验各项工作的进展,及时地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实验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总结评价工作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评价),边提高。总结评价分为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和实验后期的总结性评价。特别是实验后的总结性评价工作还应为国家对实验区的实验工作的评估作准备。我校的自评工作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课改实验是一项艰巨的改革工作,需要芜湖市教委大力指导和我校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性开展工作。我们将自觉地以《决定》和《纲要》的精神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争取圆满地完成课改的实验任务。
安师大附
200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