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陶瓷艺术,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三(1)中队家委会在张晔家长的帮助下,于2014年11月22日下午组织了部分同学赴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实践基地,亲身体验了陶瓷艺术的制作过程,充分感受了一次陶艺的魅力。本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热情支持,班主任姚雅艳老师也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下午2:00整,陆续来到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门前集合的孩子们,在姚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安工程艺术实践基地,基地张业柱老师首先做了关于陶瓷艺术的讲座。张教授指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先民们一起,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陶器,而中国人在制陶技艺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民的生活问题,还提供了艺术的享受,体现了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
通过倾听讲座,同学们弄清了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了解了中国光辉灿烂的陶瓷艺术史,并且欣赏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图片,实地观看了基地的教师和大学生作品展览。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动手环节,小伙伴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基地大学生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分到一份陶泥,一套工具。基地大学生老师先示范捏塑了一只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的大公鸡,孩子们模仿老师的作品,自己动手。不一会儿,一只只造型各异、神态多样的大公鸡就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大家争相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一脸的兴奋之情。规定作品完成之后,就是孩子们的自由创作时间,大家各展巧手,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塑造了鸟、马、花、碗等各类陶塑作品,虽然粗糙稚嫩,但难掩孩子们满脸的兴奋快乐之情。
这边的孩子们玩得很尽兴,那边的家长也没有闲着。在基地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也玩起了泥巴。揉、搓、擀、粘、剔……,一番忙碌下来,案板上出现了金鱼、笔筒、茶具等泥塑造型,其中赵旸妈妈心灵手巧,制作的笔筒获得了一致称赞。
由于陶艺制作的周期性,后面的阴干、涂色、上釉、烧纸过程只能由基地的老师代为完成。大家都留下自己的得意之作,等待基地老师通知自己拿回烧制成功的手工作品,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美好纪念。(文/朱奕欣家长图/徐笑阳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