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周蓉,中共党员,从教近30年,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荣获“芜湖市教坛新星”“芜湖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弋江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弋江区杏坛先锋”等荣誉称号,芜湖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撰写的教学案例被评为安徽省中小学家长学校优秀案例,所带班级曾获多项校、区、市级荣誉。
【演讲正文】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耐心和爱心浇灌的过程。身为教师,我时常庆幸自己如一位园丁,能耕耘在知识的田野里,与孩子们一同播种、浇灌,期待着每一颗种子都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回首自己近30年的教师生涯,有辛酸,有喜悦,有失败,有成功……我和孩子们不断地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总有一些可爱的小脸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时光倒回到我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后不久,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我满怀着工作热情。
我注意到笑笑是在一个课间,那是刚入学不久。课间,走廊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然而,就在这欢快的氛围中,一个男孩突然冲进了办公室,眼含泪水,哭诉着有人打他。这个男孩,就是笑笑。我询问了周围的孩子,得到的回答却让人意外——他们只是在玩耍,并没有人打他。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走到笑笑面前,他哽咽着告诉我,有人想拉他玩,拍了他的肩膀,这让他感到不舒服。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一边哭一边说再不和别人玩了。好半天他才在我的安抚下平静下来。
我开始留意这个特别的孩子。课堂上,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偶尔抬头看看老师,大多数时候都低着自己的小脑袋;课间,他常常独自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偶尔和同学玩耍又经常不欢而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了。他的沉默寡言和孤僻性格让我深感担忧。
他为什么如此孤僻?他从小就这样吗?他究竟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一连串的问题萦绕着我。我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经过了解,我得知笑笑的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他主要由外公外婆照顾。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加上老人的照顾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心理关爱,使得他变得内向、敏感,对外界环境缺乏安全感。
如何让这个特别的孩子融入集体呢?
我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善意和关爱,让我靠近他
首先,我向他传递善意和关爱。笑笑就像是被一层无形的冰霜所包裹,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他需要感受到身边的善意,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于是,课间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我会走过去和他说说话;有时会牵着他的小手陪他一起看同学玩耍。日复一日,无论他有没有反应,我就这样固执地和他微笑、不断地靠近他。随着我的善意一丝丝地渗入他的学习和生活,他的话匣子也会打开一点,面无表情的小脸也有了一点笑容……他开始回应我的关爱与善意。
可惜每次的实际成效太短暂了,稍不注意又故态复萌。显然,仅靠我一个人传递善意还不够,要想融化包裹他的冰霜,还要更多的暖意。
友情和陪伴,一起走近他
我决定利用友情和陪伴的力量让更多人走近他。我想要让笑笑感受来自更多人的善意,接纳身边的人。
我发现班级里有几个热情而活泼的孩子,每当我和笑笑说话的时候,他们也会凑上来。在叽叽喳喳的聊天里,笑笑不再沉默,有时会插上两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笑笑对婷婷特别友好,我了解到原来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经常上学与放学的路上会遇见。于是我特意安排婷婷成为笑笑的同桌。事前,我先和婷婷进行了一番谈话:问她愿不愿意做笑笑的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善良的婷婷一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婷婷也成了我与笑笑之间的一座桥梁,我慢慢走进笑笑的内心世界,找到了他的心结。
笑笑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的父母在他成长的关键阶段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他的陪伴和关注,导致他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帮助笑笑,还要家校合力。我多次电话联系笑笑的父母,和他们交流笑笑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多陪伴孩子,不要让孩子始终处于情感缺失的状态。孩子的父母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平时每天在电话里和笑笑交流、只要有节假日就回芜湖陪伴孩子,在笑笑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回到了芜湖工作,可以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了。笑笑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也会和更多的孩子说话了…… 虽然他依旧话不多,但我却看到了他的变化,课堂上他会举起手回答问题,课间他能和同学交流了,放学会和小伙伴结伴回家……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关爱、离不开家人的陪伴,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滋养孩子心灵,为他心中的那颗嫩芽浇灌雨露,促其拔节生长。

鼓励和赞许,助他走向大家
看到笑笑的变化,在欣慰的同时,我觉得还不够,他还应该更自信更阳光,更好地融入集体。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闪光点是打开人际交往的金钥匙。那笑笑的闪光点呢?
我发现了笑笑的特长——绘画。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开展了一次“夸夸身边同学”的活动。我发现好几位同学都夸赞笑笑画画很好。我决定以此为契机,让班级里更多的孩子知道了他的这个优点,慢慢地美术课下课他的座位旁总会围着不少孩子,还会不时发出啧啧地惊叹;我邀请他一同出黑板报,认真的他一遍一遍修改自己画的插图;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他一次次在同学的掌声中接过获奖证书……他成了班级同学称赞的焦点。
绘画成了笑笑与同学间的桥梁。从此之后,他的笑容变多了;与同学的距离变近了。就这样我慢慢推着他走向大家、走进集体。走出孤独的笑笑,沐浴在阳光下真好。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绘画一直伴随着笑笑的成长,成为他的专业、成为他的职业。高中毕业后笑笑考取了一所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现在成为一名阳光而自信的艺术家。每当我想起他曾经的孤独和忧郁,心中便充满了欣慰和感慨。

像笑笑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也许我们只要倾注一些善意与关爱、多一份鼓励与肯定。阳光会照进他们的生命、温暖他们的心田。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灿烂人生的见证者、参与者、陪伴者,更应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一缕阳光、那一份温暖、那一份希望。
【听众有感】(一)
徐凤云
周老师用耐心与爱心浇灌每个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从周老师的育人故事中,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未来我也会向周老师学习,发动更多同学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育人目的。
【听众有感】(二)
张丹丹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周老师的育人故事中,周老师善待笑笑学生,尊重和关心笑笑同学的成长,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她,点亮学生的心灵。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有时候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我会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听了周老师的分享,我理解了教育需要耐心和坚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学习,让自己和学生一同成长。
初审:何毅娟 复审:宋玲 终审:张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