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邱顺如的妈妈,首先感谢学校为家长提供了家长开放日这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坐到一起,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孩子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不是专家,因为在咱们一年级3班,比邱顺如优秀的同学有很多,不过邱顺如比较有代表性,我的发言能代表很多家长朋友的心声。
在我看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永远的老师:家庭是帮助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学校”,同时也是促进孩子永远成长发展的“学校”。那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同时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统统交给学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自觉自愿地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并不断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正如一个公益广告词所说的:“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许多品质和行为习惯都是深受父母影响的,如尊敬长者、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等,都需要在家里由家长正确引导和督促下才能完成。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举个例子:家长麻将打得正欢,“呼呼啦啦”声不绝于耳,见孩子放学回家,手上还在码牌,嘴上却下命令:“赶快去写作业!”或者是家里经常宴请宾客喝酒聊天,孩子能安心做作业吗?恐怕很难。当然,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我也想陪孩子啊,可工作太忙,没办法。是的,像我们这样的年纪在单位都是业务骨干,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认为一定要权衡好利弊,我和邱顺如爸爸也很忙,但我们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一定是属于孩子的,所有的应酬一律推掉,陪孩子做作业、弹钢琴、下棋、爬山……我发现这一点,大部分的妈妈都做得很好,但是爸爸能做到的一定不多,其实仔细想想,爸爸们经常去赴的饭局,有些确实能增加些人脉资源,但大多数人是喜欢那种氛围而已,所以,只有让自己的心沉下来,才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
其次,配合学校和老师搞好家庭教育。
安师大附小也是我的母校,三十年后,我又把女儿送到了这里。半学期过去了,一(3)班纯净的班风、老师治学的严谨、对孩子严格的要求,事实证明,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信任它,既然信任就要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我记得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葛老师就提出了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抄写黑板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习惯。回家后,我们就按老师的要求做了,刚开始,孩子也不记得收拾书包,需要家长提醒,半学期过去了,孩子不仅能按照第二天课表去整理,有时候,我们家长都忘记了,做完作业就催促她洗脸睡觉,但她会主动说:我还没整理书包呢!可见,自己整理书包已成为她的习惯了;通过孩子独立地抄写黑板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增强了她的责任心,开学至今,孩子没有一次漏做作业。正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甚至是不能带零食、不能把一些带有玩具性质的文具带到班级来等一些细节的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成长了!
第三,以身作则,利用点滴事情教育孩子。
孩子毕竟年纪小,不可能利用完整的时间给她上思想品德课,要利用平时点滴的时间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待人诚实,处事踏实这些良好品格。希望孩子不撒谎,一诺千金,自己首先要做到。只要是我答应孩子的事,一定做到,从不忽悠她,所以她自然也不会忽悠别人,让她在实际中体会承诺和责任;在公交车上,我们会主动让座,看见我们的行动,相信等孩子长大后,让座会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我经常告诉孩子,每个同学都有优点,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欠缺些,但也许他画画很好,或者他跑步很快,所以我经常告诫邱顺如,只有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孩子的进步是和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在一(3)班这个大家庭里,在各位老师的教育和带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上观点是我的一点个人体会,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