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一个问题,我感到很荣幸。下面我就简单谈几点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思想上要重视
原因在于:
(一)孩子教育的好坏主要靠家庭
人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主要靠教育。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当中,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从法律的角度说,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家长应当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有“树大自然直”的思想。
(二)孩子教育的好与坏,对家庭的意义最大。孩子成人成才,最大的受益者是家庭,若不能成人成才,最大的损失者也是家庭,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重视,才会在行动上采取措施。
二、八小时之外要肯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陪伴孩子
多陪伴孩子的理由如下: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更强,孩子越小,对父母的依恋感越强。研究证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心理上会出现焦虑,胆怯、自卑等情绪,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我们应当多抽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二)多和孩子在一起,才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他的学习情况,帮助其解决学习上、思想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困惑。不能做甩手父母。
三、平等对待,做孩子的朋友,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平等对待,遇到有关孩子的事情,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事事给他做主,要多给他几种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让他自己做主。靠高压政策教育,效果不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的世界。比如让他谈谈学校、班级里有趣的事情,请他讲讲他所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情况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把自己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和他聊聊等。
(三)自己有错,要勇于承认,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如,冤枉了他,承诺没兑现等。
总之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学者调查过考入北大、清华的60名状元的家庭教育,分析后发现状元们的家庭氛围大多数是温暖民主型的。
四、身教与言传并重
教育孩子不是仅仅靠言语去说教,你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起着教育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他认为,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意义。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着孩子,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五、条件允许,让孩子多学习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一)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时间条件、孩子的兴趣、精力条件等。
(二)学习课外知识的好处:
1、知识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合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多学习可以起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很多老师不仅在教知识,也是在教孩子做人。比如:围棋老师说下棋要有棋品,不要一输棋就难过,生气,输不起,输赢没什么了不起,这次输了,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打乒乓球,没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就要打他们的手,或者是顶板子面壁,这实际上都是一种教育,是在帮助我们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与提高。
3、多学习,才能使他有更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他们会体会到喜悦,如果失败了,他们就会感受到挫折,经历多了,才能应对自如,才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4、多学习能够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引导孩子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益的活动上,防止因业余时间无所事事而滋生事端。
六、多和老师沟通
上学后,老师和他们接触最多,他们非常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记得有一次和王老师交流时,她就提醒我说管宛婷的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眼保健操也不做,在那擦窗户、擦讲台,因为此前她曾表扬过四班教室干净、讲台干净,后来她就老重复地去擦。上课也不集中学习,还在看别人有没有不遵守纪律。了解情况后,我们及时制止了她,很快她就改正了。此事说明家长千万不能忽视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神圣职责,既然我们选择了做家长,那就意味着付出,教育培养孩子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责任推卸不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作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付出,相信,你的努力会有回报,会有成倍的回报!
最后,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祝所有的家庭都能美满幸福!